返古话战“疫”,从神明祈求到正面抗疫很刚!

2020-03-27 15:58

 当前,全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已成为全国公共事务的重中之重。实际上,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疫情治理有人类就有疾病,有疾病就有疫情,古代中国在“十年一大疫,三年一小疫”的磨砺下,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,并且自有文字以后,中国先民就十分重视记录疫病的资料,史官在会要、史录、方志、正史之中都详细记录了历代的疫情,可为当前依法防控疫灾提供历史参照。

瘟疫1.jpg

历史上中国曾发生至少321次瘟疫,给人们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,其中中医抗击疫情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。

在古代,疫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,直接关乎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安定,所以历代皇帝及政府相当重视,在发生疫情期间都会有详实的记录,也会经常发布疫情消息,及时派遣医师和配送药材救百姓于水火。

返古话战“疫”g.jpg

古代以医师为主体对付各种疾病和疫情。《 周礼·天官·医师》 记载:“ 医师掌医之政令,聚毒药以共医事,凡邦之有疾病者、有疟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岁终则稽其医事,以制其食。十全为上,十失一次之,十失二次之,十失三次之,十失四为下。”医师是众医之长,掌握医之政令和考核。朝廷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加以考核,考核的指标是量化的。唐代经常派医官到民间防治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记载贞观十年、十五年发生疫情。《 康济录》有相应的记载:“ 贞观十年(公元 636年),关内、河东大疫,遣医赍药疗之。十六年(公元642年),谷、泾、徐、虢、戴疾疫,遣医施药。”

u=1864019248,1624922457&fm=11&gp=0.jpg

古代有从上至下庞大的医疗体系,可以直接下达到最基层。对付疫情也有一套科学的举措:

1、设置隔离疫病的场所。最早在秦简上就有记载麻风病隔离院——“ 疠迁所”并一直保存下来;

2、种豆防疫。在清代,西方殖民殖民者到中国后,长期流行的天花在中国也大面积传播,大部分都不能治,还经常死人。董玉山在《牛痘新书》、朱纯嘏在《痘疹定论》都论及在江南有人采用了种痘方法。新中国为了防治天花就普遍实行种痘,消灭了天花;

u=834905427,521904795&fm=11&gp=0.jpg

3、在基层民间:每当发生疫情,民众总会积极抗疫,比如用中药防疫、烟熏火烧(艾草薰)和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措施,比如“送瘟神”、道术逐疫。但最主要的,也是当下也是经常提倡的——大张旗鼓做卫生,民间家家大扫除,竭力消毒,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
总之,中国古代详细的疫情记录中,仍能汲取到很多丰富的经验,并对今天疫病的预防与治疗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。

© 2016 美必思医学科研网 http://www.sofang168.com/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