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体表现为:未遵守期刊对投稿文章的规定,包括“title page”、 “abstract”、“introduction”、 “reference”等;句子表达不简练明确;标题、摘要和/或投稿信无说服力:大量的粗心错误,如错误的文法或拼字:图表设计很差。
这里还要强调下语言问题,笔者发现拒稿邮件里常提到一个英文语言问题,杂志社认为文章语言不够地道,建议找英语母语国家的专家进行语言修改,有时候还会提供一些SCI论文编修公司的名称和链接。
文章母语润色在国外是常规的做法。倘若耗时数月甚至数年的研究成果,仅仅因为语言问题,而错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的机会,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此研究的不公;而求助他人友情帮助修改,也可能会产生另一层负担:由于是友情帮助,研究者往往在时间和修改质量上缺少主动权。
事实上,寻找公司对文章语言进行润色是一个大趋势,可以明显弥补语言语法方面的问题。语言问题解决了,至少可以让审稿人看起来没有歧义和障碍,无形中也增加了审稿人对文章的好感。